除了同性恋,这群人也是近年电影主题的大热门
说起来,在影视写作与拍摄中,有关记者与新闻报道的题材应当有着极强的弹性,能够催生众多优秀的带着“正义”使命的影片。
然而可惜得很,国内非常缺乏相关影视作品的制作,于是很多时候作为影迷,我们只能偷偷看着他国影片而暗自嗟叹,比如最近在中国影迷心中地位不断蹿高的韩国电影。
当然,今天我主要的谈的还是欧美影片。
关于新闻记者报道这类主题的影片,大抵分为两类:
一类负责讲述记者们的工作状态,一步一步揭示真相,最终完成某种逆转;
另一类则偏向于报道发出之后的记者们所受到的反馈,毕竟,能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新闻报道大都称得上“大事件”,那么沾染大事件的记者们生活又很难不发生转变,而影片就重在描述这种转变。
对于前者,我将主要选取一部颁奖季热门影片《聚焦》作例讲述。
导演: 托马斯·麦卡锡
主演: 马克·鲁弗洛 / 迈克尔·基顿 / 瑞秋·麦克亚当斯 / 列维·施瑞博尔 / 约翰·斯拉特里 /
类型: 剧情 / 历史 / 犯罪
上映: 2015-11-25
《聚焦》占据着有利的位置——尽管它错失了金球奖,但它所蕴含的“真相至上”与“人权至上”根本观念都是其最核心的资本。况且这还是一部击倒宗教罪恶的影片,颇有些“人权战胜上帝”的味道。
《聚焦》主要讲述的就是几位资深记者调查真相,从而击溃权威的故事。
尽管这里他们的武器是笔,但究其根本还是同手持刀枪的超级英雄们并无差异,只是缺少了刺激的打斗与追逐戏份。这些记者们用采访与翻阅资料的方式逐渐还原他们构想的事件,我在这里使用“构想”一词,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上帝视角,只能根据零散的现象加以资料搜集拼凑出更为完整的接近事实的图示。而这一切努力都是建立在“回溯”这一举动上,毕竟无论是访谈当事人,还是翻阅以往资料,动机都是在努力回忆——当所有人的回忆都指向某一问题时,记者们所做事情的意义也由此得以显现。
此类影片总是能教观众激动,因为它展示了推翻权贵的行为,这种行为又为自下而上作了更为激情的诠释,作为观众的绝大多数都是处于“下”的部分,而生活又总有许多不满,不满带来的移置作用很容易集体指向权贵们。影片正是移置心理的完整呈现,所以我们爱看此类影片。
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有时爱看的,不仅仅是所谓的“真相”还原,或许还夹杂着看着权贵倒台的泄愤之情。
而对于描述记者生活转变的影片,我将以2015年新片《真相》为例。
导演: 詹姆斯·范德比尔特
主演: 凯特·布兰切特 / 罗伯特·雷德福 / 伊丽莎白·莫斯 / 托弗·戈瑞斯 / 丹尼斯·奎德 /
类型: 剧情 / 传记
上映: 2015-10-30
这部影片讲述记者在缺乏有力证据时被调查的故事,在情绪表现上几乎是《聚焦》的反面,视角上更像是权威“回敬”不知收敛的记者们。
《真相》中最重要的指涉——预设,的确很让人着迷。记者接受到零碎信息,通过预先判定结果定下计划,随后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接近目标,尽管许多时候与当时有所出入,但只要结果被证实,其他细节也就无暇顾及了。所以一系列事件的开端就在于如何“预设”。
预设有一种奇怪的魅力,因为它常常带着循环自证的做法。在抵达预设终点的路途中,会搜集一切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或多或少的摒弃或无视那些抵消努力的信息。毕竟时间有限,于是在寻觅时自然也以有利为主。
有趣的是,预设与调查大多以负面阴暗的事件相关,毕竟谁会花那么多时间来证明一个人太过优秀呢?显然不会,人们也更愿意为丑闻买单,这个人越是偏向明星或权贵典型,这种“快意恩仇”体现得越是明显。也可能导致他们在求证时显得片面,而《真相》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太相信目标有罪,以致在搜寻资料时主观情绪强烈,却在审问官最基本的问题面前却步。
影片之间的关联是一个被众多光环加冕的词——真相。谁都热衷于寻求真相,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理智上讲,都没人愿意遭受蒙蔽或者欺骗,这都是违背社会性道德的做法。然而现实生活里欺瞒他人的成本很低,再辅以短暂的快感,于是欺瞒现象根本无法杜绝。所以人们呼唤真相,所以有了为探求真相而努力的这样一群人。
尽管他们带着同样的目的前行,但在实践上却分化出如上差别——又或者还有第三类描述。
还记得《夜行者》吗?
导演: 丹·吉尔罗伊
主演: 杰克·吉伦哈尔 / 里兹·阿迈德 / 蕾妮·罗素 / 迈克尔·帕帕约翰 / 马科斯·罗德里格斯 /
类型: 惊悚 / 犯罪
上映: 2014-10-31
电影讲的是新闻工作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近乎冷血的工作,追寻大事件的故事。主人公似乎从人性中抽离,只为追逐大新闻而疯魔,影片用冷眼旁观的方式讲述这个冷血的人,让人看得背心直冒冷汗。
这部影片的视角可以看作是对无良媒体的一次抨击,攻讦在极其功利主义的诱导下忽略人性温暖的部分记者。这样的行为或许能给他们带来引导行业的机会,但也必将放弃任何参与事件让其变好的可能——再次重申,这里主要提及的是负面相关的新闻报道。
至此,本文提及了3类关于新闻工作者的描述样态:
一、描述调查正在进行时;
二、描述关于工作者本身的审查;
三、描述冷血工作者的状态。
这样三类从各自的角度来“还原”新闻工作者的形象,无论正面或负面都是大众所熟知的形象,而多面比较更让人了解关于该行业的事情,尤其拒绝“预设”,这才是我写此文的目的。如果说还有什么漏掉的话,大约还可以加上一类,即把这份职业作为一个理想目标,并最终成为从业者的一群人。
最终,除了推荐以上提到的三部影片之外,再推荐一位导演科科斯塔·加夫拉斯,他对这类新闻求证题材尤为感兴趣,并且最重要的是编导的实践能力强悍,于是也产出了不少佳片:《焦点新闻》、《危机最前线》、《大失踪》等等。假如看完以上三部影片的朋友还感到意犹未尽,可以试着找来加夫拉斯的作品一观。
标签:  手淫十年现在早泄怎么办 和老婆夫妻生活不和谐 男性性功能出血 影片 记者 真相
文章来源:费洛蒙的情趣世界
文章链接:
版权所有 转载时必须以连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
- 微信访问,长按公众号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搜索公众号:费洛蒙的世界商城关注我们 - 微信访问,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复制微信号:18002554425添加朋友